时间:2023-04-03 15:53:07 | 浏览:278
追溯历史,明清两代是苏州古典园林发展的全盛时期。明代计成在《园冶》中的名句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,既是总结了前人造园的经验,也成为后人造园时遵循的原则。
苏州园林中那种对自然之美的崇尚和渴望,其文化渊源可追溯到老庄的思想。老子主张“道法自然”,庄子也说“天地有大美”。自然、清新、可爱的自然之美,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,是文人和画家在园林创造中首先追求的艺术灵感和源泉。
所以,苏州园林从最初为了满足诸侯贵族的生活享乐需要,逐渐发展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人居环境。从对自然山水的稍事修葺,到建造时从择地、布局、构建、意境营造等形成一套完整的学术体系。
红楼梦·秋爽斋
苏州各园的具体布局方式,因规模、地形和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。其中住宅内园林化的庭院大多设在厅堂或书房前后,这些园林通过湖石、花木、亭廊加以点缀,组成建筑的外景。园林的布局通过借景的造园手法,融合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和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,创造出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。
苏州园林的基本布局方式是以厅堂作为全园的活动中心,将山池、花木面对厅堂设置。在厅堂周围和山池之间用亭榭楼阁和更细致的庭院来点缀,并通过蹊径和回廊将整个园林空间联系起来,组成一个可居可游的写意山水空间。
化整为零
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丰富多变的景致,苏州古典园林在布局上采取化整为零的景区划分办法。园林分区主要根据造景的需要,在功能上做适当的处理,将主要的景致安排在园林中心的厅堂前。
规模较大的园林将全园划分为几个区域,每个区域都有相应的风景主题和特色,以求园景丰富多彩。为了使园景富有变化,园内各个景区力求通过花木、水景、石峰等元素形成主题和气氛的多样性。这些以花木和石峰为主题的空间在组合上聚散自如,在环境陪衬、建筑物的形式和高低大小等方面也力求变化,使园景绚丽多彩。
苏州古典园林划分空间的手段是多样的,除了用假山、树木等元素之外,还大量采用墙、廊、屋宇、桥梁等建筑来划分造景所需要的空间。一般来说,小面积的园林其边界和各个区域都是通过屋宇和廊墙来分隔的。
庭院深深
“山穷水尽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这句描述对苏州古典园林也适用。苏州园林强调幽深曲折,因为曲折的布局可以增加景的深度。
自然式山水风景园的平面必然是不规则的,园林造景道路环绕、山径曲折,使景致一层一层地展开。在园林的布局中,增加庭院深度感的方式主要是利用了风景之间的层次与引申。
大多数园林在进门的地方都设有假山、小院、漏窗等作为屏障,适当地阻隔视线,使人隐约看到一角园景,然后几经盘绕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。
白墙小院中的几片芭蕉叶,几株翠竹,透过漏窗隐约可见,推远了空间的深度,激发了游兴。这种靠“隔”来表现的景深,造成观赏者的“悬念”,达到“景有尽而意不尽”的艺术境界。同时,苏州园林重视对景,不管是动观还是静观,绝无轴线对称的现象。
从某一点看到的对景,往往要几经曲折才能达到。园内空间一环扣一环,庭院一层深一层,在总平面布置中产生了深度感。“庭院深深深几许”的意境在苏州园林中比比皆是。
造园如作画。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,常在空白之间点拨寥寥几笔,以此便体现了山川之高耸、湖泊之深远。园林的布局亦是如此,以高大的树木为背景,以白墙为界,墙上探出几株体态优美的枝叶,造成园外有景的深度感。
例如从拙政园的“远香堂”向北看,曾经是一望见底。后来,沿北墙栽种了竹林,挡去了围墙,使庭院的深度成为了视觉上不可知的因素。这种上下左右重叠的构图增加了景深和层次感,与中国山水绘画中的“高远法”类似。
在“引申”增加景深的办法中,水面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。拙政园、留园、网师园、艺圃等园林都在水池的一角伸出了小小的水湾,通过水门或小桥分隔湾口,在视觉上推远了水的源头。像这样以水为主的景区,临水建筑常常挑临水面,使水延伸到房屋的下面,造成了相互贯通的感觉。
以小见大
对比和衬托是园林布局中不可缺少的创作手法。一般园林在总体布局上总是疏密相间,从一区转入另一区时,园林的空间由幽曲转为开朗,景物的疏密不断变换,产生对比作用。
在拙政园和留园中,厅堂一面是水面,另一面布置山石花木,峭拔的山石和明净的水面,工巧的房屋和自然的林木,以及虚实、明暗、质感、形体等方面都形成了差别,形成了人工与天然的对比。
这种安排符合了功能和观赏的要求,同一空间内的树木、山池和房屋在构图上收到了满意的效果。在色彩对比中,建筑中栗色与枣红色的装修与满园的绿意形成了雅致的差别,错落的白墙又在明度上强化了这种差别。
“衬托”在苏州园林中的造景运用得也颇为广泛,它能够收到主次分明、小中见大的效果。用建筑物和白墙来衬托花木、石峰;用平净的池水衬托峻峭的石山;用低浅曲折的池岸、平直简洁的桥梁和透空的亭榭衬托水面的开阔。
这些是苏州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手法。除了建筑,水面也是园林的重要衬托要素。水面的位置最低,所以池边造山,能衬托出假山崖壁的耸然峭立。假山临水的一面常有小石桥贴水而过,或有蜿蜒的石径临水低行。这种“小”与“低”的布置把山形衬托得更为高大、峻峭。水面的恬静与山石、竹林、房屋的衬托,更显得布景之多变。
同时,水面是园林布景中最为“疏”的地方,唯有“疏”才能衬出他处园景的“密”。像壶园、畅园这样的小园林,都以清澈的池水来衬托其他造园要素,使园林景致明丽动人。
在苏州园林中,树木对于山池也有尺度陪衬关系,所以,树木的栽种也要考虑到园林空间的尺度。园林中比较重视单株植物的观赏,常用慢生的树木来点缀院角庭边,或用大盆景作为园景。
精致得体
园林要在布局中达到“精而合宜、巧而得体”的境界,这就看造园家在设计布局中是如何运用借景、对景和框景的匠心了。借景是苏州古典园林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方法。通过借景可以突出主题,强化立意,巧妙地将四周的劲舞借过来,为己所用。根据所借劲舞不同,借景可以分为仰借、俯借、远借、邻借等。
对景是造园组景的又一种传统手法。就观赏点来说,一个观赏点要与另一个景物相互对映,使之互相有景可观。在设计布局时,不是孤立地构景,而是注意景物之间的有机联系。
苏州古典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点上有意识地组织景面,形成各种对景。不同于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,苏州园林的布局是随着曲折的平面步移景异,依次展开。
这种对景以道路和走廊为前进的方向,通过进门和转折处变换空间。对景是相对的,园内的建筑物既是观赏点,又是观赏对象,因此往往互为对景,形成错综复杂的交叉对景。
框景是指用门、窗、洞或由乔木树冠抱合而成的空隙作为画框,把真实山水风景或是竹石小景纳入画框,成为一幅挂在墙的画。就像留园的“鹤所”,园中弯弯曲曲的廊道墙壁上,镶嵌着不同形状的漏窗作为取景框。透过漏窗观看园中风景,从有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出现。
漏窗是苏州园林的点睛之笔,是框景的灵魂,有人把它形容为美人的眼睛。漏窗本身是景,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,隔墙的水榭楼台、花草树木,透过漏窗,景区似隔非隔,似隐非现。随着观者的脚步移动,景色也随之变化,真正产生了一步一景、移步换景的效果。
苏州园林中的门洞、漏窗大多是两面通透的,且各有图样花纹,人们从室外通过漏窗、洞门就可看到室内景物。每个窗棂和门框都犹如一个配有特殊花纹的镜框,把风景园林的自然美、绘画美与建筑美统一在景框之中,这是一种巧妙的布局方法。
<END>
出品人丨林育程
编辑 | 美在中国
本文选自 | 《苏州园林》有删减
本文作者丨苏珊
图片来源 | 网络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欢迎来到无尾象和猫的旅行探险事务所,请随我们一起去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小众旅行故事吧!苏州不仅是一座浪漫到极致的城市,也是我心目中唯一的江南城市,特别是它那精美的建筑园林、亭台楼榭,简直就是中国园林的艺术史,与只能看西湖的杭州不同,在这里有建
“苏州好,城里半园亭。”300多年前,沈朝初在《忆江南》里,这样描绘苏州的园林盛景。作为大名鼎鼎的“园林之城”,苏州的古典园林宅园合一,可赏、可游、可居,叠石疏泉、亭台楼榭,花木繁盛、曲径通幽,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。“艺圃的鸡爪槭、网师园的
提到园林,或者说与它有关的哪些城市旅游印象,可能大部分朋友首先都会想到苏州。虽然说,在我国江南地区,除了苏州,还有其它城市也散落和分布着许许多多,大大小小的古典园林。那么,为什么唯独苏州这座城市会以园林而著称呢?其实,私家园林是要靠钱维护的
谁是园林的主人?拙政园、留园、网师园等苏州园林,名义上属于苏州,实则由苏州代为保管。逛园林的才是真主人。这些游人如织的苏州园林,属于天南海北的游客。唯独艺圃不同,它是苏州人的园林。苏州人的私享近些年得益于自媒体的宣传,艺圃名气大涨,成了园林
暖风渐渐,细雨霏霏繁花绿茵,春心洋溢落日煌煌,灯火茸茸又是一年好四季美好的春天如期而至,带来了桃红柳绿,带来了莺啼燕舞,也带来了新的活力。苏州轨道交通“苏州园林”主题系列纪念票册第三款——《网师园-艺圃》伴随着和风细雨,踏春而来,借一缕春风
#头条创挑作战赛#苏州双塔位于凤凰街定慧寺巷,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,又称罗汉院双塔,因此处曾建有佛寺般若院,后改称罗汉院。双塔是两座七层八面的楼阁式砖塔,东、西比肩并立,相距不过二十余米,其形式、结构、体量相同。塔身仿木结构,二层以
众所周知,苏州园林讲究一步一景,以精致典雅闻名于世。那么,住进“苏州园林”一样的小区是怎么样的体验呢?位于苏州姑苏区的打线里、长康里、财神里、敬文里这“四个里”的居民们,有福啦!这里正在开展老旧小区环境改善提升工程改造以“园林文化”为魂,好
苏州留园有着400多年的流光溢彩,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。当然,另外三个似乎更有名一些,是北京颐和园、承德避暑山庄、苏州拙政园。留园有很多表演,在这样的景色里看评弹,是很美的体验,有种今日何日,今夕何夕的恍惚感。苏州园林多,和士大夫们厌倦争名逐
作者:坏了要长脑子如果说谁能代表江南风光之一的地方是哪,肯定有园林的一席之地,那作为称为“园林之城”的苏州,有着许多园林,最富盛名的当是苏州园林。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,可赏,可游,可居。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,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
由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主办的“‘大家’的园林,世界的瑰宝”2023 苏州园林主题国际摄影大赛正式启动,大赛3月21日起至3月31日,面向全网、全球征集摄影作品,期待大家通过摄影作品的方式分享独特视角下的苏州园林。苏州园林历史文物、苏州园林
苏州玉兰花栽培历史悠久,清同治《苏州府志》云:“虎邱后山玉阑堂者最大,相传南宋时从闽移来。”民国《吴县志》物产卷对玉兰的形态有了较为详细的描写:“玉兰树高数丈,而不易成长,叶与花瓣皆为卵形而倒悬,一干一花,皆著木。末春初开,花九瓣,大而厚,
犀牛之星讯,3月9日消息,苏州园林(873926)今日挂牌新三板。公司2020年、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.47亿元、1.59亿元,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19.12万元、3229.56万元。犀牛之星APP显示,苏州园林是一家专注于风景园林设
印象中江南一带的百姓在生活方面相对讲究,历史上的大户人家喜欢购买土地建造私家园林,苏州、南京、无锡都是造园界的代表,苏州园林还被称为“天下园林的母本”。实际上地处西南的成都市在生活调性方面和苏州有某些相似之处,这方面从遍布城市不同角落的茶座
5月10日,第五批《苏州园林名录》编制征集工作启动,将通过实地调研、民间自主报名和推荐等方式,继续在全市发现挖掘符合入选标准的园林,力争将散落在各处的园林“遗珠”收录其中。自2015年至今,苏州对外公布四批《苏州园林名录》,共收录108座园